当前位置:贝登书院>都市言情>重返火红年代> 第240章 孙爱国的羡慕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0章 孙爱国的羡慕(1 / 3)

李大力几人又去样车车间了,办公室静谧,只有刘海作图的声音,小云看着眼前的男人,一点也不像是农村青年,反而像是那些知识渊博的知识份子。

再想到刘海说的自己的功劳,小云就对刘海特别好奇,一个农村孤儿,有多惨,小云还是知道的,短短时间成长到了这个地步?

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?

中午刘海去食堂打饭,回来就在办公室这边吃,吃完了小云洗饭盒,然后喝点茶,休息一下。

李大力几人中午也回这边来休息一下,见到小云也恭敬的打招呼。

收割机现在也只有全部采用液压控制以及机械控制,设计难度其实并不是很高,涉及的电路问题才复杂呢。

一种是纯畜力带动的,一种是机械化的,类似于早期的联合收割机。

吊车暂时看来没戏,厂子没有足够的地方,北方的冬天,南方的雨季,都没办法搞建设。

刘海在维修科天天上班,一机部领导头大,头大该怎么给刘海功劳奖励。

60年3月1号,农历二月初四,京都重型设备机械装备厂迎来了一个好日子。

荒地是不是荒地,还不是别人说了算,虽然明面上是荒地的价格,但是实际上的钱自然该拿的拿。

上级领导就有想法囤粮食,现在单纯的不进口汽车,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,还出口了不少好东西,财政方面要轻松很多了。

虽然说造的水平不咋地,但是起码可以自己造,这已经很不错了。

在朱老师家里吃过饭之后,刘海就回厂子来继续上班了。

这些东西刘海没办法拿出来,不现实,因为生产工艺流程完全是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来设计的,并不是凭空拍脑袋想的。

不过大家把京都重型装备厂喜欢叫做摩托车厂,因为说重型装备厂很多人不知道。

还有摩托车跑车,虽然跑车数量不可能卖多少,但是高端产品必须要。

上级领导点点头:“那就暂时这样,出口方面下点力气,能出口工业品就不出口农产品,去年进口的粮食那么便宜,多准备点也是好的。”

如果读研究生跟着别的老师读,那么后来什么事情也说不清楚,但是跟着朱海洋读就没有什么问题了,毕竟两人关系已经到这里了。

记者不断的拍照,上级大领导先来到中兴牌汽车生产车间,仔细观摩了生产线,听车间主任介绍,然后又来到装配车间,看着一辆车从车架子到整车。

订单反馈到了霍老板那边,霍老板也不得不给内地申请,去年都说要了……。

“看来又要我出马啰。”上级领导一听就知道,刘海这是没办法再升了,这可不比战争年代。

在文盲率这么高的国家,没有外界的帮助,想要工业化难度是可想而知的,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咱们很长一段时间,工业方面进展不大的原因之一。

刘海当然也在欢迎的队伍里面,跟着人群在上级领导后面一路走着是那么的不显眼。

刘海一个人也乐的清闲自在,想休息就休息,想做图就做图。

这里面还有刘海的功劳,单纯一个摩托车厂增加了多少人?然后配套厂,全国各地来了不少的工人,哪怕是修房子,也要有个时间,还有配套的东西呢?

而且给刘海奖励房子,其余的干部呢?毕竟谁还不是一个干部?那种干活不行,要福利比谁起劲的什么地方都有。

至于说带英本土,还管不到这港岛来,要是换一个多管闲事的,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,毕竟港岛现在成分复杂的人多了去了……。

哪怕是到现代,又有几个国家能够独立研发制造飞机?

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,至于其他那些充数的,仔细看一看就知道,不过是拼凑出来的,发动机买的,雷达买的,就连瞄准头盔都是买的。

“十几万人啊。”上级领导点点头,也知道不止这个数字,不过亲耳听到还是觉得不可思议,有这厂子已经成长到了这个地步了吗?

“我们现在有规划的的把后续的配套厂朝亮马河东边延伸。”一机部领导又解释道。

“这个当然没有问题,只要你愿意跟着我读!”朱海洋听到这话,笑眯眯的回答。

“几万人的厂子,设备搬迁这就不说了,关键是周围的那么多配套厂。”

朱老师开口说道:“我建议你读研究生,虽然你现在能力已经很强了,不过文凭这个东西多一分也是好的。”

研究生毕业总比大学毕业要好一些,以后人家说某某大佬就是一个大学毕业生。

经销商们点点头,这些经销商不会在意货物从什么地方来,到什么地方去,因为订单都是霍老板给的,这些经销商只是在意的每个月自己公司的账目上过了多少货物,自己有多少提成。

这一次用到的新材料就不少,好在也没什么人来打扰,主要是也没有人有时间来这边维修科的,这边属下都去样车车间了。

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国内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,也就是说整体的有知识的人比较少。

今天之所以是好日子,是因为上级领导今天要来视察,并且是公开的。

霍先生立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