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111 章 舞弊(1 / 2)

陆俊达没有说话,因为就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,为什么李隆和张邯能排到自己前头。

这样的题目,自己已经是受了天大的便利,才堪堪考到前三甲。

这两人……

他沉吟少顷后,斟酌着道:“会不会是他们也……?”

卢恒一听,却是摇了摇头,道:“不大可能。”

“张邯是定国公府世子,李隆背后站着的是李长空,是武陵侯府。”

“这两家虽说也是权贵,但是武将出身,勋贵集团,接触不到乡试这等抡才大典。”

“就算当真想干些什么,也没有门路,无能为力也!”

陆俊达一听,便又低下头去。

那这么说,人家就是真才实学呗。

合着就他是个废物呗!

“这件事,我冒了太大风险,之前的银子,打点得不够。”

“上头又来催了,预计,最少也还需一万五千两。”

陆俊达闻言,嚯得一声抬起头来,眉头紧皱,满脸惊愕之色。

“这么看着我作甚?难不成还是我吞了你的银钱?”

“你呀!就是太年轻,不知道这官场之上,处处都是人情世故!”

“一层一层下来,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。”

“早些回去准备吧,明日正午,送到我府上。”

卢恒说完,转身就走。

陆俊达看着其背影,咬牙切齿,拳头紧攥。

一万五千两!

即便是对他这样颍州名门出身的世家子弟,也是一笔偌大的银钱。

更何况,他在此之前,已经给了卢恒一万两。

林林总总算起来,前后就是足足两万五千两白银!

家中当真会为自己花这么多的银钱吗?毕竟这一带的颍川陆氏子弟,又不止自己一人。

若是能拿下这乾都城乡试的解元,两万五千两倒也还好,家族应该不会拒绝。

可现在,他只拿到一个第三甲。

陆俊达仰头看天,哀叹出一口长气。

这天空,湛蓝如水洗。

可他却分明只看到黑云压城,前途渺茫。

……

深夜,甘露殿。

景行帝正在批阅奏折。

乡试已经过去了足足一月,算算日子,也快要入冬了。

这一入冬,各地的寒灾便少不了。

那么朝廷是要发放赈济粮食的,粮食从哪来?

自然是国库。

可这国库,还得供着兵部,去训练士卒,去攻伐南陈。

然后还有李长空之前提议的山字营,也在选拔人才进行组建。

这些,要的都是钱粮。

所以朝廷也是捉襟见肘,可这寒灾的赈济粮能少吗?

显然不能!

尤其是夷州的赈济粮,那更是万万少不得。

夷州在秋收之前,就已经遭了海难,不知流离失所了多少民众。

现如今,若是赈济粮不能在寒冬之前到达,只怕要激起民变的。

景行帝当了这么多年君王,多多少少,心中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。

在他看来,这民众啊,最为纯粹!

只要你让他们吃饱,他们就是顶天的顺民。

若是在吃饱的基础上,还能穿暖,那便是大治之世。

若是还能偶尔吃上肉,那真是不得了,当今皇上只怕是天上的仙神下凡,要在家里给他立长生牌坊的。

老百姓就是这么简单。

可要是连吃饱都做不到,那就不好意思,顺民八成要变暴民的。

所以这夷州的粮食,乃是当务之急,重中之重啊!

但是粮食从哪里调,从哪里运,怎么到夷州,中间如何避免层层剥削。

这些,都是需要他来考虑的。

“皇后娘娘到!”

景行帝听着甘露殿外传来的呼喊声,抬起头来。

果不其然,吕皇后正款步走来。

其身后跟着的丫鬟,身上捧着托盘,托盘上,则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安神汤。

这就是这么多年来,吕淑始终能和景行帝保持相敬如宾关系的缘由所在。

她是景行帝真正的贤内助。

知晓每年冬季,皇上必然繁忙到深夜,可明日朝会往往又要早起,难免歇息不好。

所以她便每晚都送上一碗安神汤来,好叫皇上喝了之后,晚上睡眠能好些。

“皇后,辛苦了。”景行帝柔声道。

“陛下才是最辛苦的,大乾能有陛下这样的君王,是大乾百姓之福。”

景行帝闻言,接过安神汤,喝完之后,才摇了摇头,说道:“若是朕真的贤明,每年冬天,路边就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