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贝登书院>女生耽美>世子凶猛:这个家我败定了> 第101章 八股取士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1章 八股取士(1 / 2)

大乾乡试考的是八股文,简称八股取士。

这八股文和寻常文章不大一样,不是说你文采够了就行,而是你得见多识广。

这读的文章多了,便能看得懂题。

看得懂题了,自然也就知道该如何破题了。

当然,有人也会寻思,好歹都是寒窗苦读十数年的学子,怎么会连题目都看不懂,未免太过荒诞。

但事实还真是如此。

这些年来,为了把八股考出新意来,大乾的考官们可谓绞尽脑汁。

在出题上,已经是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。

李长空依稀记得景行二年,大概是考得最难的一年。

考的是截搭题。

正常来说,八股文出题,都是从著名的圣人文章中摘抄一句话。

叫考生以此为题,按照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的结构,写出一篇文章来。

虽说结构复杂,处处都有规矩要遵循,毫无创新性,但对底子厚实的考生而言,倒也不算太过折磨。

毕竟那些个出名的圣人文章也就那么几篇,真要是用功读书的,十几年下来,早就倒背如流。

难的不过是八股文的格式罢了。

可截搭题完全不同!

他最难的就是破题!

李长空依稀记得,在前世时,这种题型在明朝中后叶时期发展的最为鼎盛。

当时最著名的一道题就是“皆雅言也,叶公问孔子于子路”。

什么意思?

看起来完全就不通顺,简直叫人一头雾水。

而实际上,一头雾水就对了。

这就是截搭题的刁钻之处,它的考题并非一句完整的话,而是从两篇毫不相干的文章中各自摘抄出一句,最后组合起来,作为考题。

就比如这一句“皆雅言也,叶公问孔子于子路”。

前者摘抄自“子所雅言,诗书执礼,皆雅言也”。

意思是孔子也有用雅言的时候,当他读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和陈说礼乐制度的时候,用的都是雅言。

后半句则摘抄自叶公问孔子于子路。子路不对.子曰:“女奚不曰,其为人也。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人将至云尔”。

意思是: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,子路没有回答。孔子就对子路说:“你为什么不告诉他,我的为人是,发奋读书时会忘记吃饭,快乐时会忘记忧愁,连老年将至也毫不察觉,如此罢了。”

所以,皆雅言也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有什么干系吗?

没有!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,半个铜板的干系也没有。

可偏偏,当时的考生就要根据这么一句话,再根据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这么一大堆繁琐复杂的结构,做一篇文章出来。

稍有写得不好的地方,便是扣分之处。

扣的多了,也就名落孙山了。

李长空只记得明朝时候的考题,但是据他观察,大乾现在就算没有到明朝后叶时期,但至少也和明朝中叶时期差不多了。

这八股文,压根就不是多读书就能做得出来的。

你得练,得刷题!

相对而言,其实前世李长空还专门拿这个问题问过自家导师。

导师的回答是,可能用衡水那一套法子教出来的读书人,做这样的八股文章,才能游刃有余。

对,就是应试教育!

甭管你题目出的多难,如果事先见过,甚至还刷到过一样的提醒,还难吗?

还有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这么一堆狗屁结构,一开始看起来是很难,很刁钻。

但如果同样的结构,写过十遍百遍,乃至千遍,只怕已经是熟悉得不成样子了,难道还会觉得难吗?

所以针对八股这种毫无实际用处,只会折腾考生的题型,怕是只能用应试教育去磨它了。

而李长空身为一个被前世应试教育辛苦折磨了近二十年的大好青年,对这一套路子,自然是轻车熟路的。

所以在给李隆的那一大叠考卷中,他并没有写怎么去破题,怎么去做文章。

这些,李隆这个地地道道的大乾人,比他这个穿越者懂。

就是将作八股文这件事太过神圣化了,完全狠不下心来刷题。

所以李长空写给他的就只有自己近二十年来,纵横小升初,初升高,高考一直到考研所用到的刷题技巧!

这些,都是他当初那一头秀发换来的心血结晶啊!

希望来自前世的先进教育经验外加一个月的紧闭生活,能让这厮脱胎换骨,感受应试教育的强大之处。

又好几日过去,不知为何,外界针对李长空的骂声,倒是消减了许多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