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71章(1 / 4)

第 271 章 “ 落定 ( 三 )

川越客三字 , 对后世而言太过典型 , 当初取这个名字 , 一为纪念这段不寻常的经历 , 二来初来乍到的秦放鹤多少心存戏谴 …...

但无论如何 , 他从没想过公开 。

迄今为止 , 知道川越容真实身份的人不过一掌之数 。

其中孔老爷子和书肆的孙先生早已亡故 , 所谓的秘密也随他们的离去而尘归尘 、 土归土 , 自不必担忧 。

剩下的秦山 、 孔姿清 , 都不会对外宣扬 。

至于秦山的父母 、 兄弟 , 只知秦放鹤写过话本 , 但具体写的什么 , 用何笔名 , 均未曾过问 。

其余的白云村村民们 , 更只隐约听说秦放鹤因会读书识字而在镇上谋了一点体面文书营生 …...

时隔三十余载 , 这个几乎已被秦放鹤本人遗忘的笔名陡然从尘封的记忆中翻出 …

… 还真是 , 岁月不饶人啊 。

短暂的感慨过后 , 秦放鹤终于真情实意地对那位未来的弟子苗子起了点别样兴趣 , 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 :“ 可邀友人归家 …...“

他要亲自会会那小子 。

升任首辅后 , 秦放鹤提出的第一个提议就是修路 。

大规模修路 。

“ 凡连通省府州县及主干道 , 皆要以砖石铺路 , 力求平整 , 两侧皆设排水管 。 一则往来军情民政通达 , 二则利于百姓 , 不至雨雪阻塞 , 又可抑制疫病澡生 …...“

历来各地致富也好 , 各国信息战也罢 , 核心就是 “ 快 “。

在这个没有电子通讯的时代 , 道路是否平整 , 交通是否便捷 , 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上限 。

铁路毕竟只能作为主干 , 更细致的枝干 , 仍需 “ 公路 “ 补足 。

修了路 , 清理掉各种尖锐垃圾 , 就能顺势推广附着橡胶轮胎的独轮 、 双轮车 ,

快捷轻便 , 不必再忍受颠簸之苦 。

一环扣一环 , 他已筹谋许久 。

常言道 , 新官上任三把火 , 昔日董春上任分权 、 打蒙古 , 胡靖上任集权 、 打交趾 , 现在秦放鹤只是提出想修路 , 众官员甚至觉得 : “ 就这 7 “

您真的不打算再打哪儿吗 ?

有官员赞成 , 就有官员反对 , 理由是耗费太过 :

“ 秦阈老所言固然有理 , 然不乏重复冗余之嫌 , 若论军情政务 , 各地自有官道 、

驿站 , 日夜轮换不息 ; 若论民情 , 一则百姓安土重迁 , 轻易不会远去 , 二则如今的路也非不能走 , 何必劳师动众 ?

算上交趾新分二省 , 如今我朝合计二十四省 , 其下府州县镇无数 , 若依秦阈老之想 , 大兴工事 , 何止万万里 ? 所需砖石土木自然要户部拨款 , 此为其一 ; 再者又需人工 , 历来各地工事多交由地方厢军和农户徨役支撑 , 如此 , 是否负担过重 ? “

现在的交通凑合凑台也不是不能用 , 这么费钱的事儿 ? 不用了吧 ?

之前就是您一力主张修铁路 、 造大船 , 如今又要修甚么公路 , 就非要在这上头死磕 ?

对外打仗还能发财呢 , 这修路 …... 纯花钱呐 !

有异议 , 就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 , 况且这话说得有理有据 , 秦放鹤也不因被公然驳斥而羞恼 , 当即掏出事先写好的奏本呈上 。

天元帝先行看过 , 又传与太子看了 , 再命内侍宣读 。

众人之所以反对 , 归根结底 , 其实就是花钱 !

如果动不到国库的银子 , 谁管你怎么折腾呢 ?

于是秦放鹤就给众人算了一笔账 :

如今的路虽然能走 , 但极度依赖天气 , 每年遥到雨雪天气便会阻断交通 , 不乏车马沦陷 , 也需要人力清理 、 推动 , 劳心劳力 , 并不实惠 。

且没有减震 , 颤簸严重 , 使得纯木制马车消耗很大 , 隔段时间就要更换车轴 、

检查车轮等 。

尤其运输大宗粮草等物资时 , 更是自出发之日起便叫人提心吊胆 , 稍有变化便

会拖延进度 。

修路所需砖石固然要钱 , 但可以分年分批修 , 平均到一日一地 , 不就路白捡一样团 ?

用这点微不足道的投入与旧路的人力 、 车马消耗 、 日期拖延等对比 , 筒直不要太划算 !

好耳熟的说辞 !

天元帝不禁失笑 , 本能看向下方 , 似欲与人分享 , 谁知视线滑落的瞬间便是一怔 , 话到嘴边却又停住 。

啊 , 都不在了啊 。

当日秦放鹤做蒸汽机车 , 胺率户部尚书董春 、 兵部尚书胡靖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